2017快遞漲價,也要接受市場博弈的考驗
今年6月,六家快遞企業同步上調了派件費,就曾引來社會關于快遞漲價的猜測。應該說,快遞企業調整派件費,是調整內部環節的分配,說直白點就是提高人工成本,快遞員是受益者,但運營者的收益會因此減少,因此不乏漲價轉嫁壓力的沖動,此次,中通與韻達相繼宣布調整快遞價格,一定程度證實了人們的猜想。
當然,市場決定價格,快遞漲價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無須過度驚詫,相反,每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合理的收益與分配來涵養,很難提供有品質和穩定的服務。今年,快遞受到運輸、人力、原材料等方面價格上漲的因素影響,有目共睹,這的確給了快遞漲價的理由,盡管未必絕對充分,但不得不說是價格調整的一個有利窗口期,特別是即將面臨一年中快遞量增長的旺季。
快遞漲價自然會給消費帶來影響,但其影響或許要遠小于人們的擔憂。事實上,快遞價格并不只是企業單方的行為,本身也是市場競爭的手段。因此,可以肯定快遞漲價,無論是時機的選擇,還是調整幅度的決定,都是謹慎的。畢竟,當下的快遞市場并不是壟斷的市場。
首先,經過幾年的競爭,快遞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市場格局,沒有誰一家獨大;其次,快遞本身不是簡單的物流運輸服務,很大意義上是電商的配套產業。電商手中大量的單子便是與快遞企業合作的博弈籌碼,現實中許多電商與快遞企業的協議價要大幅度低于快遞行業臺面的標準。第三,電商本身也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不會輕易把快遞成本轉嫁給商品價格,況且商品價格所有的彈性,會溫和地抵銷掉小幅度調節的影響,不會影響到消費者。
毫無疑問,快遞漲價除了考慮社會對價格的刺激反應之外,還須經得起市場博弈的考驗,行業之間、快遞企業與電商企業、電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制約,價格漲了業務量卻下降了,相信也不是快遞企業想要的。
對于快遞漲價,只要行業不觸碰價格壟斷的紅線,都是合理的,會受到正常競爭的調節。而對于企業而言,提高企業收益也未見得只有漲價一個途徑,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快遞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真正提高價格的競爭優勢,或許更有效。